66岁的村妇李桂荣没想到,一张3万元的欠条,影响了她16年的生活。
2001年8月,河南郸城宁平镇政府以“交不出订阅的报刊费”为由,向李桂荣的丈夫韩红星借款3万余元,当时承诺年底有钱马上还。十六年过去,韩红星已因病过世,法院判决镇政府败诉,李桂荣依然没有等来镇政府归还欠款。
潜规则:
以个人名义打借条
2001年8月25日,在郸城县化肥厂上班的李桂荣回家后,发现镇委书记张仁杰和副镇长杜运灵来家里要钱,借条已经写好放在桌上。
李桂荣是文盲,她问丈夫韩红星后了解到,“镇上交不出订阅某的报刊费4万余元,镇长听说韩红星的邻居左金山手上有钱,要求他代表镇政府出面借钱。”
左金山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证实了这一说法,“2001年时我有一辆拉货的解放车,卖了3万多块钱。” 左金山表示,“那时候镇政府说话还比较算数,也说好给利息。” 加上大家对韩红星评价不错,他没多犹豫就借了。
3万元在2001年不是一笔小数目。镇政府要求韩红星以个人名义给左金山打借条,而由镇长代表镇政府给韩红星打借条。
“这是当时的潜规则,镇政府缺钱但不便出面,只能通过个人名义来打欠条。”李桂荣告诉南都记者。
李桂荣不会想到,后来她和丈夫会为这笔欠款奔波十余年。在韩家人看来,“她就像是《秋菊打官司》里的秋菊。”
十六年:
“记不清多少次去要欠款”
同一年末,韩红星查出患有尿毒症。李桂荣表示,她当时一个月工资400元,韩红星1100元左右,没有医保报销,两个子女还在上学。“3万元相当于当时全家两年的收入。”
2002年下半年,左金山的父亲也病了。他和韩红星找镇政府讨要欠款无果后,韩红星向老师、同学借钱,分三次把向左金山借的钱先还了。